上海计划通过都市文化研究院这一新兴通道构筑都市文化研究“E”平台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3-03-27浏览次数:992


 

转自《文汇报》2003.2.25]


作者:陶洪光 日期:2003.02.25 版次:6

近日上海正式启动了包括“都市文化E——研究院”在内的六个高校“E——研究院”建设项目,计划通过都市文化研究院这一新兴的通道,集中国内外专业研究力量构筑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的信息资源平台,实现都市文化研究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统一,推进上海都市文化建设。

日前,记者就都市文化研究院的研究方向、运行机制等问题,采访了该院首席研究员、上海师大人文学院院长孙逊教授。孙逊说,创建都市文化E——研究院的关键,主要体现在运行体制上“E”方式的介入,这是一种运用和借鉴现代化电子技术,兼具开放性、动态性和虚拟性特点的新型机制。所谓开放性,是指它不同于以往那种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研究机构,动态性是指它有别于以往固定不变的研究体制,虚拟性则是相对于以前那种庞大的研究实体而言,它不需要庞大的机构,而是通过约定和网络与全国乃至世界的相关研究人员进行合作。

孙逊告诉记者,建成后的都市文化研究院将由三个平台构成:第一个是上海市,以上海师大为基地,涵盖上海其他高校、研究机构和文化单位,汇聚上海主要的研究人员。第二个是国内平台,它立足于上海,主要选择上海、北京、香港、台北四座有代表性的大都市,整合两岸三地的主要研究力量。第三个是国际平台,与美国、新加坡、韩国等的相关大学建立合作研究关系。目前都市文化研究院已确立了当代都市文化研究、国际都市文化比较研究以及上海都市文化源流研究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其最终成果将体现在以后出版的《上海都市文化研究丛书》、《上海与国际都市文化比较研究丛书》和《外国都市文化理论译丛》三套丛书中。

都市文化——越具民族性地方特色就越具有国际影响力

都市文化研究是在全球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形成的世界范围内的一门前沿学科,中国的都市文化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孙逊认为,都市文化不能一味强调国际化,片面地把国际化量化成指标就容易趋同,都市文化越具有民族特性和地方特色,就越具有国际影响力。

孙逊说,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已日益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这给上海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活力,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如何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使上海的都市文化也同样屹立于国际文化舞台上,做到既能海纳百川,又能形成区别于其他都市文化的自身特色,并在国际都市文化的总体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产生积极影响?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个结构合理、不受商业原则单独支配,能吸引各层次、各年龄段的人们参与和共享的都市文化?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都市文化研究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他介绍说,4年前上海师大人文学院就成立了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展开有关都市文化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了特色,先后成功举办了上海——香港、上海——台北都市文化比较研讨会,在海内外产生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