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结项工作顺利完成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3-06-03浏览次数:1054


 

     1998年底立项的教育部人文社科"九·五"规划第二批项目日前顺利结项。

此次结项的课题有三项,分别是:人文与传播学院苏智良教授承担的《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研究》、郑克鲁教授承担的《法国文学史》、教科学院岑国桢教授承担的《我国中小学生道德发展若干要素影响的研究》。

苏智良教授课题的最终成果为著作《慰安妇研究》和《日军性奴隶--中国"慰安妇"真相》。该成果首次界定"慰安妇"是日军军事性奴隶,并以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指认了日本政府及其军队有计划地实施军队性奴隶制度的犯罪行为和责任。首次较完整地描述了二战时期日军在华推行性奴隶制度的概况,如日军建立该制度的原因,该制度的实施过程,慰安所的分布、分类、管理等。探讨了日军强迫中国妇女充?quot;慰安妇"的几种方式,记录了"慰安妇"惨绝人寰的经历和苦难,并对中国"慰安妇"的人数作了比较合理的考证与推论。指出了"慰安妇"制度是日本的战争犯罪之一,是严重侵犯妇女人权、玷污人类文明的20世纪最严重的战争罪行之一。中国是"慰安妇"制度最大的受害国。

该项目的研究运用大量实地调查材料,作者在数年多次到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山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云南、浙江等地调查,寻访到60多位日军"慰安妇"受害幸存者,记录了大量珍贵的史料。

《慰安妇研究》出版后,被《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作家文摘》、《上海法制报》等转摘。阶段性成果《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略论》在《历史研究》发表后,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0年第1期以《A Brief Discussion of the Instition of "Comgort Women"Among Japanese Invading Armies in China.》为题全文刊登刊(第68-72页);《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也作了转载。2000年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慰安妇研究》、《日军性奴隶》等成果已成为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的代表之作。

岑国桢教授课题的最终成果为著作《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论文集《品德心理研究新进展》及系列论文五篇。系列论文分别是道德认识方面的研究报告。"之一"是关于国内研究尚未涉及的儿童"上苍公正"判断的特点,深化了对"上苍公正"判断的认识,也揭示了我国儿童的特点,同时还发现了他们中还存在着"内在公正"观的反应。

"之二"是关于国内外研究均未涉及的"内在公正"观的研究,揭示了我国儿童内在性公正判断形成的年龄特点,揭示罗勒宽恕心理和概率经验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之三"是关于儿童道德移情特点的研究报告,论题重要但在研究中又相对薄弱,本研究既参照 的理论阐述和假设,有紧密结合我国儿童少年的生活实际。研究结果探查了我国儿童道德移情的若干特点,发现了他们在相同感、内疚感、气愤感的道德移情反应与 的假设不同,可能是我国儿童少年自身特点的反映。

"之四"是关于可以应用于学校、家庭等生活领域的行为矫正的论文,指出了当代行为矫正的目标还包括培养良好行为和自我管理。自我管理从心理活动层面说明了如何使人学会自我监察、自我评价、自我强化、自我控制。论文对就各种技术方法作了分类探讨,尤其对若干具有较强普适性方法的功能作了分析。论文还阐述了应该遵循的伦理和方法的原则。这些对道德教育中道德行为的培养均有相当的现实指导意义。

"之五"是关于道德移情与道德行为倾向关系的研究报告。论文测查了被试的移情反映与两种(一般的和冲突背景下的)助人行为倾向,考察了两者的相关后研究了两者的关系。结果揭示了我国儿童道德移情反应与两种助人行为倾向的关系,也发现了个人或集体的声誉损害、人身伤害、财物损坏情境对助人行为倾向的不同影响。

专著《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较全面把握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紧密联系时代特点和实践需求,依托心理学研究成果从"原理"、"结构"、"范例"方面介绍分析了各种道德教育模式,对当前德育的科学化和实效性均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论文集《品德心理研究新进展》,是课题组近十年研究成果的汇集,入选文章绝大部分已在国内心理学一级刊物和国外心理学专业刊物发表。

郑克鲁教授课题的最终成果为同名著作,该成果以150万字的巨大篇幅,介绍和论述了法国文学自中世纪至二十世纪末的发展轨迹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这在国风还是第一次尝试,它填补了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一大空白。法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从中世纪开始,每一个世纪都取得了十分重大的文学成就。尤其从十七世纪开始,法国文学在世界上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将于2003年10月出版。(已出清样)

该项目对作家的研究一般不采用评论每部作品的写法,而是对这位作家做出总体评价,概括出这位作家的作品所描写的内容,他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使读者对这位作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又避免了过多地论述作品而造成写得过长的弊端。对作家这种概括需要把握其全部创作的特点,要求对作家的创作十分熟悉并有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这一写法在篇幅小的文学史中是常见的,但在规模宏大的文学史中却没有见到过,因为这种写法难于驾驭。这种新的尝试将会对文学史写作产生有益影响。

该项目大大加强对艺术成就的分析。以往的外国文学史很少触及艺术特点,或者只做蜻蜓点水式的评论,或者列入次要方面。该项目将艺术分析置于极为重要的地位,作者认为艺术性是衡量一位作家获得成就的重要标准。书中不少作家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点的分析占据一半篇幅,每位作家的艺术分析至少不少于三分之一。这就保证了艺术分析非常充分、深入,言之有物。

该项目将重点放在对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法国文学的论述上。一是这两个世纪的文学成就巨大,影响深远,理应以更多的篇幅去论述;二是我国读者特别关注当代的法国文学,而这一方面是国内研究的弱点所在。当然,十八世纪以前的文学并没有忽视,给予的篇幅是相当充分的,有的章节还写得很详尽,例如中世纪和古典主义、启蒙时期的文学,都有较精当的分析。

该项目从多角度去评价法国文学。在概述部分和作家的思想分析上,能从哲学、心理学、文化、经济、美学、社会学等角度去看待法国文学和每一位作家。如在分析二十世纪的法国文学时,论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产生的重大成就,这些成就对作家和文学创作必然会带来深刻影响。就其所提及的方面来说,本书较之以往的外国文学史要全面和广阔得多。

该项目不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看待法国文学,同时也不忽略二十世纪以来出现的批评流派所倡导的批评方法,并吸取外国批评家所取得的优秀研究成果,以充实对作家和作品的评论。如运用了叙述学、细读等新方法。这是新编外国文学史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否则只能停留在原有基础上,固步自封,没有多少新意。该项目参考了自七十年代至今日法国文学史家撰写的各种文学史,一共十余部,从中筛选有价值的观点和材料,更不用说参考了数以百计的论文。

该项目注重搜集第一手材料,从阅读原著着手,广泛参考法文评论,并进行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书中包含了大量有价值的新材料,不少章节提出了新见解。如认为雨果小说中的心理描写非常精彩,完全可以同斯丹达尔的心理描写相媲美。这一点是以往国内的研究者所忽略了的。又如普鲁斯特的意识流手法很有特点,但法国批评家坚持心理分析的提法,不谈这种手法,显得较为狭隘。因此有必要进行独立分析,让我国读者了解这位意识流大师的艺术手法。

该项目根据法国批评家的观点,重新评论一些过去被埋没的作家,如巴尔贝、戈比诺、维利埃等。至今这几位作家在国内仍然被忽视,其实他们的文学地位已经确立,不可不论及。此外,该项目采用小标题的形式,用凡个关键性的字点明有关段落的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而且这样做更为醒目。

此次批准结项的三个课题,均得到同行专家和上海市教委主管部门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