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揭牌 中国首届非洲英语文学专题研讨会举办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8-29浏览次数:256

夏末秋初之际,学思湖畔又迎来一场学术盛宴。8月25日,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揭牌暨中国首届非洲英语文学专题研讨会在我校徐汇校区西部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所、杂志社和出版社的10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学思湖畔,见证了这一盛事。资深翻译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郑克鲁,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詹丹,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江西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傅修延,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教育部*王宁,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主编陈勇,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会长李维屏,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孙玉,《中国比较文学》主编谢天振,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聂珍钊等著名学者出席。开幕式由我校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朱振武教授主持。

我校陈红介绍了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的组织结构和工作主旨,随后由郑克鲁及谢天振为研究中心揭牌。郑克鲁在致辞中表示,我校在外国文学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从全国范围内看,非洲英语文学仍受轻视,基本上还是空白,强调了这次会议的重要性。詹丹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对冒雨前来的专家们表达了感谢,对这些他从读书伊始就膜拜的偶像们表达了由衷的敬意。李维屏在发言中指出,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要成为全国性的外国文学研究和翻译中心,认为这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孙玉在致辞中对朱振武教授经常谈到的文化自信表示赞赏和肯定,对我校学者主编的体现鲜明比较视野的双语文化教材表示充分肯定。他还提到,如今小语种再度成为热门,这与非洲文学日渐受到重视有一定联系。谢天振在发言中谈到,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跳出国别、语种的界限,以世界文学的眼光做研究,而非洲英语文学研究正是打破了原有的局限。聂珍钊在致辞中表示,他相信我校外国文学研究一定能成为一流学科,为我国外国文学研究及一流学科建设做出贡献。

英语文学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被看作是英美文学,非洲基本被视为文学的不毛之地。其实,非洲文学有它独特的文化蕴含和美学表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在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致力于实现中国梦的同时,中国学者更应该均衡吸纳外国文学文化的优秀成果。在非洲这块拥有30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亿的大陆发生的文学现象显然不容忽视,而作为非洲文学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国际上声名鹊起的非洲英语文学,毫无疑问应该成为我们关注和研究的要点之一。在随后召开的中国首届非洲英语文学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们就非洲英语文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范畴、非洲英语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非洲英语文学的文化表征与美学特色、非洲流散文学研究、欧美国家非洲英语文学研究、非洲英语文学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以及非洲英语文学研究的走向及意义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南非文学史》作者、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李永彩,我校的朱振武,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罗良功,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院长孙晓萌,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张忠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主任谭惠娟,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徐彬,德州学院副院长高文惠等纷纷发言。傅修延、陆建德、王宁、陈勇等专家学者为发言做简要点评,会场沉浸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之中。

傅修延在点评中提到,不能以西方惯用的视觉理论看待非洲文学,而是要关注非洲的听觉传统,这样才能看到非洲文学的本质,感受非洲文学中直接而亲切表达。王宁在点评中指出,研究非洲文学不能只关注英语和法语,还要对当地语言有所了解,对即将濒临消失的语言要给予关注。同时,非洲的口头文学极为宝贵,这一部分也必须纳入世界文学研究的范畴中。陆建德在点评中表示,非洲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一个多元化、多样化的地区。他相信我校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一定能将非洲文学的多样性充分展现,还原非洲文学的本来面貌。陈勇在发言中称,这次非洲英语文学专题研讨会几乎聚集了国内所有这方面的研究专家,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他希望学者们能进一步挖掘非洲英语文学的特色,在这一领域做成大气候。

会议闭幕式上,李永彩、罗良功、孙晓萌等著名非洲文学学者分别对这次盛会进行总结,认为这次会议具有文化战略意义,并表达了与我校外国文学研究中心深层合作的愿望。


(供稿、摄影:人文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