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获奖】苏智良:《日军“慰安妇”研究》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5-19浏览次数:566


一,系统完整研究日军“慰安妇”制度的历史,从19321月在上海建立“大一沙龙”等第一批慰安所到1937年全面侵华后的推广,再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扩大,直到战败终止。


第二,指出日本政府策划并推行了性奴隶制度,这在世界文明史上为仅见。根据史料详细叙述日本外务省、内务省、陆军省、法务省等在推行“慰安妇”制度中的事实和责任。


第三,作者在本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被政府、媒体、学界和博物馆等所采纳。如:“慰安妇”制度是战时日本政府强迫各国妇女充当日军的性奴隶、并有计划地为日军配备性奴隶的制度。“慰安妇”与日军的关系,是数千年人类文明史上找不到第二例的男性对女性集体奴役的现象,这一现象充分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残忍和暴虐。“慰安妇”制度是日军违反人道主义、违反两性伦理、违反战争常规的制度化了的政府犯罪行为。“慰安妇”的历史也是世界妇女史上最为惨痛的记录之一。


第四,对遍布中国各占领区的日军慰安所作了详细介绍,从黑龙江到海南,从辽宁到云南,涉及20余个省直辖市。指出,中国是日军推行军事性奴隶制度最大的受害国。


第五,介绍中国和韩国、荷兰等受害者的苦难经历。例如,通过在云南的实地调查,确认了李连春这位较为典型的受害者。通过对山西、海南受害者群体以及上海、黑龙江、江苏、广西等地受害者的分析,指出了日军性奴隶制度实施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第六,叙述战后日本政府及国际社会在日军“慰安妇”问题方面的立场、分歧,批判日本右翼和保守政治势力的错误言论。指出,日本政府至今未彻底承认“慰安妇”制度的战争罪行并承担责任。




《日军“慰安妇”研究》一书提出系列创新性学术观点,其最大的理论价值是:建构与复原日军“慰安妇”的历史,确认日本政府的法律责任,填补了学术研究的空白。例如:何谓“慰安妇”,作者批评日本《广辞苑》的陈旧观点,与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日本吉见义明教授等一道给出定义:“慰安妇”是指按日本政府或军队之命令,为日本军人提供性服务、充当性奴隶的妇女;是日本军队专属的性奴隶。这一核心观点已被学界、官方和新闻界所广泛采用。

慰安妇”制度是战时日本政府强迫各国妇女充当日军的性奴隶、并有计划地为日军配备性奴隶的制度。“慰安妇”与日军的关系,是数千年人类文明史上找不到第二例的男性对女性集体奴役的现象,这一现象充分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残忍和暴虐。“慰安妇”制度是日军违反人道主义、违反两性伦理、违反战争常规的制度化了的政府犯罪行为。“慰安妇”的历史也是世界妇女史上最为惨痛的记录之一。

慰安所是日本军队为了有效地推行侵略战争的需要而设立的,因此它具有浓厚的军事性质。它是日本军队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日本的侵略战争相始终,是日本政府战争犯罪的罪证之一。综合各种资料,首次推算提出,日军“慰安妇”总数在40万人以上,这一观点写入8个国家和地区联合申请世界记忆名录文件,被韩国、菲律宾等国家所接受。

该书获第八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苏智良: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人物研究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有社会史、上海城市史、抗战与中日关系等。著有《慰安妇研究》《日军性奴隶》《中国简史》(主编)《中国毒品史》《1909年万国禁烟会研究》《上海城区史》等40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上海市决策咨询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市精品课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