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获奖】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修订本)》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5-19浏览次数:31


本书不拟对现代汉语副词的功能和用法进行全方位的描写和论述,而是着重在句法、语义、表达三维研究的总原则的指导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通过对现代汉语副词中的一些尚未被充分认识而又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的多角度的探讨,从不同的侧面进一步揭示汉语副词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规律。本专著力求做到:以现代语言学各种相关理论为指导,以广泛的语言实例调查为基础;共时描写和历时探索相结合,共性研究和个性分析相印证;不求全面系统,但求深刻透彻。




就《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修订本)》具体内容而言,主要讨论四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讨论汉语副词的性质、范围和类别。本书第一部分着重分析了汉语副词的三个大类:描摹性副词、评注性副词与限制性副词的区别和联系;并且对多功能副词“才”进行了多角度的综合考察。


其次,探讨汉语副词的特定功用。本书从句法结构和搭配关系的角度探讨了副词充当补语和修饰名词的种种表现形式及其组合的深层原因;比较了副词的重叠形式和基础形式在语义、功能、表达诸方面的异同;揭示了副词各大类及小类的连用类别和共现顺序。


再次,探究汉语副词的否定与连接功能。本书从否定和连接的角度探讨了相关的功用;从共时和历时,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详细地阐释了汉语中特殊的预设否定副词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表义特点和个性特征;并且从篇章衔接和句子关联的角度描写了副词的篇章连接功能,分析了否定副词“非…不…”的配合连接功能。


最后,分析副词的生成与发展。深入地探讨汉语实词副虚化的诱因与机制、过程与模式,无论是对于汉语语法研究,还是普通语言学研究,无论是对于历时研究还是共时研究,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本书着重探讨第一阶段的虚化,当然,也涉及到后两个阶段的虚化。据考察,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大致包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依存的四个方面:结构形式、语义变化、表达方式和认知心理。从副词的虚化和发展的角度讨论了副词的生成与变化;尤其是通过对“难免”和“永远”这两个典型的多功能副词的全方位的研究,对现代汉语副词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多方面地总结了副词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本书获第八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张谊生:


19521111日生于上海,1970年到江西峡江插队,1974年安徽凤阳工作。1990年在徐州师大获硕士学位,导师廖序东;1995年在上海师大获博士学位,导师张斌。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上师大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博士点学科带头人,上海师大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中文系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学术专长为现代汉语虚词及相关现象的功能、表达与发展,尤其是与汉语虚词有关的语法化、词汇化、主观化、构式化、附缀化等演化规律与趋势。已经出版《现代汉语副词研究》等专著10部。在《中国语文》等语言学杂志及学报、集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70多篇,其中CSSCI核心期刊论文60多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项。曾经先后六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编高校教材《现代汉语》,主持的“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改革”被上海市教委授予“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讲的《现代汉语》课程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已经培养语法学博士研究生20多名(含国际生),硕士研究生80多名。培养并指导的研究生,先后有5位的论文获得过上海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